返回

大地芬芳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三十五章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陶秉坤当了农业社的牛倌,每日上山放牛,牛若去耕田,他则要割了牛草送到田头去。农业社实行工分制,壮年男人称作全劳力,劳动一天记十个工分,妇女与老弱病残为半劳力,其中也包括了陶秉坤,他放一天牛记四个工分。石蛙溪所有的山林田土都归属于农业社了,他可以到任何一座山上去放牛,但他把放牛地点严格地局限在牛角冲里,因为在他感觉里,牛角冲还是自己的领地,别人的地方他是不涉足的。就连放的牛,也是原来自家养的这头名叫白旋儿的黄牯,其他的牛他坚决不放。白旋儿因脑门上有块打旋的白色皮毛而得名,十五年前从小淹牛市上买来时还只有一岁半,经他悉心喂养调教,成了一条得力的耕牛,近十几年的光阴,他感觉都是跟在白旋儿的屁股后面走过来的。牛是宝中之宝,每年开秧门和翻耕冬水田,他都要给牛煮甜酒鸡蛋,亲手用竹筒喂下去。如今白旋儿跟他一样老了,屁股尖削,肩胛支立,皮肉松松垮垮耷拉下来,步履蹒跚,行动迟缓,碰上发情的母牛,也无力将两只前蹄搭到母牛背上去了。日渐衰老的白旋儿愈发令陶秉坤怜惜,从不用鞭子抽它,每日清早牵它上山吃露水草,它的肚子不鼓,他就不下山来,即使自己肚子饿瘪了,也在所不惜。他和白旋儿就像形影不离的兄弟,好得不分彼此,就连唱山歌,也常常是为它抱怨叫屈的:

    世上为人千般好,

    只有做牛把孽造,

    背犁累得吐白泡,

    天黑还把回食嚼,

    唉,

    你吃米来我吃草!

    陶秉坤把白旋儿引到一面缓坡上,沾满露水的茅草嫩生生的,白旋儿一边伸出舌头把草卷进嘴里咀嚼,一边惬意地打着响鼻。陶秉坤坐在一蓬黄荆木旁,听见牛的咀嚼声,自己口里也渗出一些口水来。脚边有根酸巴茎,尚未散叶,脆嫩的茎杆上布满紫红色斑点,活像一只刚从土里钻出来的蛇头竖立着。他将它折断,剥了皮,用牙轻咬着淡绿色的茎肉,吮吸着清凉的甜酸味儿。坡下山湾里,就是他成家那年和幺姑开垦出来的旱土,如今已属于农业社。他只有五分多自留地了,其中还包括菜园土。褚褐色的土壤里长出了新草,布满一层斑斑驳驳的绿色。他听着丁当作响的牛铃,眯缝着眼睛觑着冲口。阳光照进山冲时,冲口才出现稀稀拉拉的几点人影。农业社趁着天晴,要集中劳力挖这块土了,可是社员住得分散,等人员汇齐,太阳已升得老高,挖不了几锄土,又得吃午饭了。陶秉坤叹口气,像这种搞法,农业社有什么工效哟。几十个男女社员叽叽喳喳七嘴八舌地扯谈,倒也热闹,就是不在乎阳春三月的好时光白白溜走,天南地北家长里短地扯了半天,才慢慢吞吞地开始做工夫。且懒洋洋的,不是举起锄头半天不挖下来,就是挖得很浅,要不就拄着锄头和左右的人聊天。陶秉坤看得气胀胸怀,慢慢地走下坡去,冲着一个堂喊:“喂,你还不挖几下,锄头把都长蕈子了!”那堂不羞不恼,露出一嘴凸牙笑道:“坤公,社长都不急,你急什么?我们又不是你请的长工。”众人都笑起来,纷纷称是。陶秉坤说:“你们不怕季节不等人呀?给自己挖土,你们也这样慢慢吞吞怕挖死蚂蚁么?”那堂就说:“这不是挖自己的土呀!”陶秉坤无言以对,这确实不是替自己挖土。可是大家都这么做工夫,秋后农业社收得几粒粮食?他想起农业社开会时,姚乡长和社长陶玉财少不了要讲几句爱社如家的话,纯粹是扯卵谈呢,有几个人把社当家的?陶玉财倒是把社当家了,嘴巴一馋就打牙祭,拿社里的东西像拿家里的一样随便。陶秉坤愈想愈憋气,一憋气脸就成了紫铜色。这时玉财的小崽裕生背对水沟站着,双手懒懒地一拖,将一锄肥土拖到了沟里。牛角冲土本来不厚,像他这样挖法,几年工夫这块土就会让洪水带走。陶秉坤瞪眼叫起来:“裕生,你把我的土挖到沟里去了!”裕生讥笑道:“坤公,这还是你的土么?你叫一声,看它答不答应你。我是跟你学的,叫化子烤火——直往胯里扒呢!”裕生说着又往沟里拖了一锄。陶秉坤气得直瞪眼,裕生说的这句俗语本是讥讽自私行为的,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在石蛙溪已演化为嘲笑他吝啬小器的专用语了。他只好随他们去了,若再干涉裕生会愈发来劲,滑落到沟里的土会更多——那是浸润了他多年汗水的泥土,多么令他心疼呵。

    沉睡了一个冬季的土才挖出两、三张晒簟宽,有人就提议:“吃烟吧?”人们便纷纷扔了锄头。“吃烟”是劳作间稍许歇息的别称,可这些人偏偏不歇,一个个都钻到林子里捡柴去了,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,浑身都是劲。收工时,他们便将捡到的柴禾扛回去。这样一来,吃烟的时间也就随意延长了。陶秉坤望着林子里忙碌的社员直摇头,以往是没人敢来他山上捡柴的,如今他已管不着了。就是有人将活生生的杉木砍了做扦担,他也只有摇头的份。土地隶属关系的改变决定了人们对其态度的改变,即使陶秉坤也概莫能外,虽然对他来说,这种改变要缓慢得多,也复杂得多。在已不属于他的土地上,别人可以随心所欲,他却只能无可奈何地旁观。

    这块土农业社用了三天时间才挖完,而过去他一家人挖

第三十五章(1/5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